在IT行業圈里流傳著這樣一個職場故事:
【前幾天,在公司調取監控找東西時,無意中發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事發當日已經接近深夜12點了,辦公室里還有一位同事在加班。這時只見他接了一個電話,放下手機后,一向淡定沉穩的他,竟然捂住臉崩潰的大哭起來!
事后一起吃飯閑聊起來,才得知那天是他女兒的生日。
當時為了攻下手里那個難啃的項目,他已經連續一周吃住在公司了。本來說好一結束馬上回家陪女兒過生日,可臨近下班時,客戶突然推翻原方案,需要他明天之前給出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出于無奈,他只能再次加班到凌晨。夜里12點,妻子打電話質問:“你是賣給公司了嗎?女兒一直不睡在等著你!”
他聽了真是心疼啊。讓妻子把手機遞給女兒,心想小家伙一定會開口怨他,結果卻聽到女兒睡意朦朧地一聲:“爸爸,我愛你,早點回家?!?/span>
放下電話,一直克制內斂的他,終于忍不住淚如雨下。
我想那一瞬間的心酸、無奈、柔軟……個中滋味,幾乎所有成年人都懂得吧!】
在IT行業圈內這樣的“加班爸爸”比比皆是。近日,某媒體發起了一份關于“加班爸爸”的網絡民意調查,引起了網上的熱議和網友的共鳴。調查結果顯示,六成的家庭中自己的丈夫(爸爸)都有長時間加班的經歷,經常見不到彼此。在IT行業圈,員工加班已成為常態,其中,華為公司以人均每天加班3.96小時位居榜首;騰訊與阿里分別居2、3位,員工日均加班在3.8小時以上。
讀了這個故事和這些數據,作為一名在職場上打拼多年的工薪族,我也是感觸良多;同時,作為一名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對于那些長期加班為公司努力拼搏的“奮斗者”,對于那些正在公司里面奮斗而無法照顧家庭的員工,在福利設計方面,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
影響員工一生成功與幸福的,有這么三個核心因素:事業、愛情、家庭
這是員工工作與家庭平衡發展的金三角,如果一個人過多的追求事業的成功,對待家庭、愛人不能處理好關系,沒有了“愛”的工作是不會持久,也無法充滿動力,即使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由于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員工需要連續加班來保證工作進度;另一方面,員工家里的親人生病需要照顧、過生日需要在一起慶祝;在兩者不能得兼的情況下,公司可以為員工做些什么?可以為員工提供哪些福利?
為了讓員工更好實現工作與家庭的平衡,許多公司在設計員工福利時都考慮到了員工的家庭關愛需要。比如:員工的父母過生日,會以公司的名義給員工的父母送生日禮物;公司年會時會邀請員工的親人們參加。但是,這些福利政策都是以年度為周期的,缺乏激勵的及時性,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對于正在公司奮斗而不能照顧家庭的員工,建議增加一些即時激勵的福利政策,比如:
員工因連續加班不能給女兒過生日時,以公司的名義給他的女兒贈送生日禮物;
員工因工作需要不能照顧生病的家人,以公司的名義探望生病的家人;
對于公司的核心崗位員工,因工作需要不能照顧生病的家人,由公司雇人或派人照顧其生病的家人;
對于一些公司核心項目團隊成員,在項目成功后,邀請員工的家人參加項目的慶功會。
“隨著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單純依靠高薪已經無法確保吸引和留住優秀員工。如何為員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福利計劃,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公司的人力資源戰略最為重要的一環。在設計員工薪酬福利時,人力資源部門可以設計更多的讓員工“暖心”的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