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不尋常在于各種“黑天鵝”亂飛,用艱難而深刻的事實教會了所有人:當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VUCA時代!
高不確定時代,期望競爭環境與管理機制穩定已然成為一種奢望,那么企業該如何應對混沌的環境和快速的變化呢?或許可以借鑒生物學或進化論的觀點:凡是能在競爭中最后贏得勝利的物種,無不擁有強大的基因。
一、企業基因是什么
“基因”既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礎。生物學意義上的基因決定了生物的形狀(如:流線形的魚、圓形的水母等)、特征(如:胖、瘦、高、矮等),乃至生理習性(如:冬眠、遷徙等)。
而在IT界,也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基因決定定律”,即一家公司進入新業務的最大壁壘來自內部運營。為什么阿里做社交先后失???微軟總是做不好網絡產品?聯想集團在FM365中的挫敗……?究其原因,一家在某一個領域曾經成功的公司,已經適應且習慣于所處的市場,其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就像基因一樣,根植在這個公司的日常經營與管理中,所以即便開拓了新的領域,依然會不自覺的用原來的做事方法、思維方式去應對,而結果通常是失敗。正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以往的成功,會成為日后成長的障礙與阻力;過去的失敗,卻可能鑄就未來的成功。
企業基因并非如此簡單,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企業基因?
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提區(Noel M. Tichy) 首先提出了“企業DNA“概念,他認為企業像人一樣,也有遺傳基因,有兩個主要的構成元素:一是決策架構,企業會如何決策、決策什么、誰來決策;二是社交架構,人們如何彼此相處,如何彼此聆聽、彼此支持、彼此尊重、如何處理沖突。企業的決策架構和社交架構整合起來,就組成了企業的營運機制。這個機制會提供企業各種各樣自我發展、教育以及反饋的功能,并可以把企業的基因密碼深深植入于組織中。
此后,許多管理學家也提出了關于企業基因的不同觀點,比如博思艾倫咨詢公司芝加哥分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尼爾遜認為:“策權、組織架構、信息傳導和激勵機制作為企業DNA 四個基本要素,并根據在四個要素的不同,把企業DNA分成了7類:韌力調節型企業、隨機應變型企業、軍隊型企業、消極進取型企業、時停時進型企業、過度膨脹型企業、過度管理型企業?!睕Q遠景咨詢機構人力資源專家周暉及其研究團隊認為:“構成企業基因的DNA雙螺旋結構的雙鏈是資本鏈(Capital鏈)與勞動力鏈(Labor鏈),而四個堿基則分別是企業家(E)、機制(M)、技術(T)、文化(C)?!A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首席合伙人兼董事長彭劍鋒則認為:“企業成長發展DNA就是公司治理體系,包括六個要素:第一是產權結構優化,第二是權力的分配與決策,第三是貨幣資本與人力資本矛盾關系,第四是管控模式,第五是高管的激勵約束,第六是相關利益者價值平衡關系?!?/span>
二、企業基因與基業長青
學術界對企業基因的定義和理解各有不同,讓我們從實踐出發,從兩個案例來理解何謂企業基因:
案例1:蘋果公司是一家有東方基因的公司?
有一則流行的笑話說:仔細一看,蘋果其實只有一種產品。iPad,就是iPhone擴大了屏幕;iPod,就是iPhone縮小了屏幕。蘋果的所有產品設計都深深打著喬布斯的美學烙印,而喬布斯則深深受到曹洞宗禪師鈴木俊隆的影響,所以說喬布斯是一個具有東方靈魂的西方人,而蘋果公司則相應成為一家具有東方基因的公司。
喬布斯的精神導師乙川弘文同樣是曹洞宗禪師。1967年,乙川弘文應鈴木俊隆邀請從日本來到美國,1971年與喬布斯結識,并在喬布斯人生最低谷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喬布斯請他擔當NeXT的導師,1991年乙川弘文為喬布斯主持婚禮。喬布斯公開推薦的書籍中,就有鈴木禪師的這本《禪者的初心》。所以說,喬布斯是具有東方靈魂的美國人,一點也不夸張。
禪宗的思想對喬布斯的影響深遠,在蘋果產品的設計上也有相當多的體現,比如鈴木禪師有十二條人生準則,其中第四條就是少做。少做就能更加專注,就能更徹底的完成一件事。所以我們能看到,在蘋果產品的設計上一路都遵循著極簡的原則:最初蘋果去掉了實體鍵,隨后蘋果取消了耳機插孔,接著蘋果干掉了耳機線。實際上,截至到iPhone4S——喬布斯發布的最后一部蘋果手機,蘋果都只有黑色和白色——極簡、專注,這是喬布斯為蘋果注入的靈魂和基因。而自庫克開始,從5C開始,蘋果開始推出越來越多的色彩和型號,也越來越失去蘋果的特色,逐步走向平庸。
案例2:上市后的新東方曾經走在崩潰的邊緣
1993年創立的新東方,2016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2019財年的凈收入為30.96億美元,股價突破100美元/股。在教育領域,新東方無疑是一家極為優秀的企業。但在上市后,新東方卻曾經幾乎走到崩潰的邊緣,在《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一書中,俞敏洪這樣描述:“資本市場給新東方帶來的增長要求,也使新東方犯了很多錯誤。其中,最主要的錯誤有兩個:一個是依賴營銷,一個是開校區?!?/span>
過度營銷和開校區,雖然在初期為新東方帶來了學生數量和收入的快速增長,卻也使得新東方過于重視收入和利潤指標,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進一步影響了客戶滿意度和品牌美譽度。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新東方的整個業務體系、品牌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幸虧俞敏洪及時發現問題并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制定了一套“一切以教學質量和教學產品為運營核心”的戰略方針。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產品的口碑,俞敏洪不惜將收入與利潤指標降到最低。戰略方針實施不久后,新東方學生人數的增長率就由降轉增,并穩定保持在30%以上。對于這樣一個驚險的轉折,俞敏洪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個性過于寬容,推動力不足,從而導致雖然他已經發現和認識到忽視教學質量是不符合教育行業的本質,卻遲遲未能糾正過來”。同時,俞敏洪也承認:“他和其他創始人的個性也塑造了一個崇尚自由和極具奮斗精神的新東方?!?/span>
在中國的教育領域,新東方的人出去創業的是最多的,而且成功率也是最高的。從羅永浩做錘子手機到李豐去做峰瑞資本,到李笑來的比特幣,到沙云龍的樸新教育機構,再到陳向東的跟誰學等。據統計,從新東方出去做創業公司的,不管是跟教育相關的還是無關的,公司做得相對比較出色的已經有200家左右?!边@是因為,俞敏洪賦予新東方最初的基因就是創業基因:“追求自由、不甘平庸?!?/span>
結語
沒有成功是偶然,創始人最初賦予企業什么樣的基因,企業就會成長為什么樣子;企業最深層的基因如何被定義,企業就會擁有什么樣的外在。高不確定時代,我們更需要向內看。
上一篇:后疫情時期,制造業的6大機會 ?
下一篇:疫情之下再談企業責任